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案

语文教案

时间:2025-07-18 11:01:20
语文教案7篇

语文教案7篇
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语文教案 篇1

教学目标:

1、认识“聪、活”等11个生字。
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能复述这个童话。

3、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,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,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。

教学重点:

识字、写字和朗读。

教学难点:

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聪明的小松鼠尊重自然规律,边摘松果边埋松果的正确做法,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。

课前准备:

课件、生字卡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猜谜、导入新课、分析课题、质疑(5分钟)

出示谜语

脑袋圆圆,眼睛圆圆,满身绒毛,尾巴像伞。

(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) 出示松果图,问:这是什么?

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,图上画了谁?它们在干什么?

板书课题:松鼠和松果

问: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?

揭示谜底:松鼠。

观图答:松果。

仔细看图,按自己的理解回答。

学生质疑。

投影图(形象、直观,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。)

二、初读课文、自主识字(10分钟)

1、让学生自读课文、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。

(老师巡视指导)

2、出示生字卡片,检查认读效果。

3、让学生分段朗读。

借助拼音自读课文,读文后,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。  运用识字方法,自主识字

(1)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,记忆的方法。

(2)全班交流汇。

(3)分段朗读。

用投影显示生字,效果会好些。

三、感悟文意、指导朗读(25分钟)

1、 通过初读课文,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?

2、老师范读,(音乐与投影并用)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。

高高兴兴吃松果──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──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──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──对将来充满了希望。

听读感悟后贴图画(按以下排列)

高兴──动脑──担心──快乐。

3、同学们,你喜欢哪个表情的小松鼠呀?那就朗读哪部分内容。

(教师随时指导。)

4、提问:小松鼠为什么要栽松果?

引深到人类也应植树造林,维护生态平衡。

5、同学们说的非常好,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一起朗读课文。

6、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吧。

学生按自己的看法答。

要求学生认真听,用心感受这篇童话的美──语言美,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。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,并排列出来。

语文教案 篇2

一、教材分析

本课共四段,内容简短。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,他主张的“有教无类”“因材施教”受到学生的敬重。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,需要不断地学习。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。

二、教学目标

1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、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。

3、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并结合自身树立正确学习观。

三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
1、理解“有教无类”“因材施教”的含义。

2、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影响。

四、教学手段:多媒体电脑、课件

五、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新课

同学们,你认识这个人吗?(课件展示孔子画像)你是怎么认识他的?(在书上、电视上、挂图、走廊的名人相框中……)看来咱同学的视野还挺开阔的,那你还知道有关孔子的哪些信息呢?(学生交流),师补充:孔子不仅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、大思想家,他还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,孔子的思想及其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入《论语》中,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专门修建孔庙,孔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,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教育家,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教育学生吗?

(二)初读课文

1、学生自由读课文,养成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的习惯,提出阅读要求。

①在文中圈出不懂的问题。

②思考:孔子是一个 的人,我从文中、、、地方看出来的。

2、学生质疑

老师听说过一句话:“问号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”“读书贵有疑”,刚才同学们在自读课文时,我发现有的的同学在文中标示出自己的疑问,还有的同学甚至向孔子提出自己的疑惑,老师觉得同学们读书的境界提高了很多,我很欣赏你们。

(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生词和难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,如“有教无类”“因材施教”“和颜悦色”等,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可将四个字逐字拆开理解字面的意思,再考虑放在语境中的意思,比如“和颜悦色”引导学生说出四个字的字面意思,“温和的容颜,高兴的脸色”放在此语境中也是指一个态度和蔼)

3、学生释疑

孔子是一个 人,我从文中、、、地方看得出来。

综合学生们的意见,老师随机板书:

孔子是个有爱心、伟大、谦虚、受人尊敬、了解学生、不贪财、善于教育、因材施教的人。

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,由此我们对大教育家孔子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,孔子身上有这么多品质,那么他的哪种品质给你印象最深,对你的感染最大呢?(孔子的谦虚,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孔子的谦虚好吗?

(三)品味赏析,朗读感悟

1、品读第二段

下面请同学们同桌搭档分角色朗读第二段,同学们要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。

①同学们自愿分角色朗读。

②其他同学点评

师总结大家意见,读孔子时语气应舒缓,读出虚心;子夏的语气要读出疑惑。

③再找2个同学分角色朗读

这次他们读的怎么样?对两个人物感情把握得都很到位,老师我在这里另有疑惑:你说孔子和子夏在对话时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呢?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,展开联想,等会我们来个“孔子论学模仿秀”怎么样?谁愿意演绎孔子?子夏呢?(掌声雷鸣)太精彩了!想不到咱班同学们不仅是课堂上学习的小精灵,更是舞台上的明星,不愧为21世纪的才子才女呀!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刚才两位同学,让我们目睹了春秋时期孔子论学场面。

孔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师,他敢在学生面前,说出自己的不足,他的谦虚的确令人佩服,难怪孔子的这一品质可以影响到那么多同学,其实孔子的品质更深深地感染着我,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呢? ……此处隐藏3640个字……四十二只脚/的/蜈蚣。

注意:“匆、蚣”是后鼻音,“蜈”是整体认读音节。

7.再次出示一组词语,自由读。

卖口罩河马

卖围巾长颈鹿

卖袜子蜈蚣

8.观察:每排词语和课文对照,有什么发现?(二、三、四部分内容的概括)学生拍手读,指导读出节奏。

9.让生根据上面的词语,想象课文画面,同位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。

(三)归类指导,学习写字

1.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:完织期

2.小组讨论交流:这些字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?

3.方法总结:

宽窄比例得当关键笔画找准,注意穿插避让。

4.学生描红,在《写字本》上书写。

5.评议提高。

书写正确一颗星;宽窄比例得当两颗星;关键笔画找准三颗星;美观规范五颗星。

(四)当堂达标,完成练习。

shānɡdiànjuédìnɡzhōnɡyúwánquánwéijīnxīnɡqī

(商店)(决定)(终于)(完全)(围巾)(星期)

第二课时

(一)复习导入

1.认读词语:(课件出示)

商店决定编织终于围巾星期

蹲着寂寞口罩顾客工夫长颈鹿袜子蜈蚣

2.蜘蛛开店都遇到了什么困难?我们继续学习课文。(板书:蜘蛛开店)

(二)精读感悟,重点突破

1.学习1—4自然段

(1)自读1—4自然段,蜘蛛开了一家什么店?遇到了谁?

(2)指名交流。(口罩店,河马)

出示:“顾客来了,是一只河马。河马嘴巴那么长,口罩好难织啊,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功夫,终于织完了。”

师:河马有什么特点?(嘴巴那么长)(课件出示河马图)

接到这份生意,蜘蛛感觉怎么样?(口罩好难织,用了一整天的功夫)

指导朗读:读出蜘蛛给河马织口罩的艰辛,开口罩店的不易。

指名读,小老师读。

齐读1—4自然段。

2.学习5—8自然段

(1)自由读5—8自然段。

蜘蛛又重新开了一家什么店?遇到了谁?

(围巾店;长颈鹿)

出示:顾客来了,只见身子不见头。蜘蛛想上一看,原来是一只长颈鹿,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,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,正对着蜘蛛笑呢。

自由读,你读出长颈鹿的什么特点?从哪里看出?

(脖子太长了:只见身子不见头,脖子和大树一样高)(课件出示长颈鹿图)

这会给蜘蛛的编织工作带来多大的困难?

出示:蜘蛛织啊织,足足忙了一个星期,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。

(2)联系实物,识字“围织”,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?

(3)用“围巾、星期”造句。

(4)指导朗读,重读“织啊织,足足、一个星期、长长的”读出蜘蛛的工作的辛苦,生意的难做。

师:织过了长颈鹿的围巾,蜘蛛心里会怎么想?

生:一定不能再开围巾店了,必须另做别的生意。

谁能读出蜘蛛现在的心情?

(5)指名读5—8自然段,齐读。

3. 学习9-11自然段

这一次蜘蛛又开了一家什么店?又遇到了谁?

(袜子店,遇到了蜈蚣。)

出示“可是,蜘蛛看到顾客后,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,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。”

这一次,为什么蜘蛛会吓得跑回了网上?

(因为这只蜈蚣长了42只脚)(课件出示蜈蚣图)

是啊,42只脚,什么时候才能织完啊!怪不得蜘蛛会很害怕。

指导读9-11自然段,读出蜈蚣脚之多,蜘蛛的害怕心理。

齐读9-11自然段。

(四)总结提高,拓展延伸

1.如果你是蜘蛛,你准备开一家什么店?想象一下会遇到什么有趣的动物?

预设1:我会开一家毛衣编织店,可能会遇到身材巨大的大象。

预设2:我开一家帽子编织店,遇到了蓝鲸。

2.汇报交流。

3.齐读课文。

4.学了这篇课文,你想给蜘蛛说些什么?

(做什么事都有很难做的地方,不可以朝三暮四,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,不可以一味逃避。)

语文教案 篇7

一、教材依据: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(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)《期行》

二、教学目标:1、顺畅翻译全文,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。2、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: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。3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。

三、教学重点:1、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。2、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。

四、教学难点: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。

五、教学方法:活动型阅读教学法。

六、课时安排:1课时

七、教学过程

(一)、情境创设:

1、讲故事:《狼来了》。

2、讨论: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?

3、引入:我们探讨一篇关于“诚信”话题的文章——《期行》。

(二)、学法引导:

1、清除障碍,顺畅朗读。

2、理解字句,整体感知。

3、复述故事,推究内涵。

4、审美评价,勇于创新。

(三)、组织探究:

活动1、清除障碍,顺畅朗读。

(1)互动求助,读准字音。

(2)合理停顿,读准节奏。

A、教师范读:(学生划停顿符号“/”)

B、分组朗读:(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)

C、全班齐读,教师点评。

活动2、理解字句,整体感知。

(1)生生互动,理解词句。

(2)整体理解:逐句理解,积累文言词语。

(3)梳理情节:

这是一篇文言小说,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各写了什么?

开端:期行不至,太丘舍去。

发展:客问元方,怒骂太丘。

高潮:元方反驳,无信无礼。

结局:客惭下车,元方不顾。

活动3、复述故事,推究内涵。

(1)小组复述:组长复述,其余同学补充。

(2)探究:故事告诉我们什么?

(3)小结:诚信是立世之本,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。

活动4、审美评价,勇于创新。

(1)人物评价: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哪一位?为什么?谈谈你的想法。

(2)情境体验:假如你是太丘,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,你会怎样做?假如你是元方,父亲回来后,你将怎么做呢?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,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?

(3)感悟讨论:学习本文,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?

(四)、结束:

同学们,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,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。请以“诚信”为话题写一首诗歌或短文。

《语文教案7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