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案

语文教案

时间:2025-07-20 06:25:19
【实用】语文教案七篇

【实用】语文教案七篇
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语文教案 篇1

教学目标:

1、读懂故事内容,理解寓意:世上每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,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,也不要妄自菲薄,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,就能充分发挥作用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重、难点: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,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。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一、创设情境,板书课题

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柳枝吐出了新绿,花儿绽开了苏醒的笑颜,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。有这么一条小路,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,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。

板书:一路花香

二、初读课文,归纳内容

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,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?

板书: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

三、再读课文,体会角色

这篇课文中有三个角色,再读读课文,说说你喜欢谁,为什么?四人小组交流。

1)完好的水罐: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,很完美。

2)挑水工:聪明、善良,在破水罐经过的地方撒下花种,利用破水罐渗出的水浇灌它们。

板书:聪明

3)破损的水罐:善良,能为他人着想,不但能装半罐水,还能浇灌出美丽的鲜花。

四、学习第二、三段

1、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三个角色的闪光点,可是破水罐却对挑水工说:“你尽了自己的全力,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。”破水罐、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挑水工了吗?挑水工觉得他们回报自己了吗?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、三段,然后讨论一下。

1)完好的水罐: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。

2)破损的水罐:惭愧、道歉、自卑,觉得没有很好地回报挑水工。

3)挑水工:尽了全力。发现破水罐渗水的特点,巧妙利用,把缺点转化成优点,充分发挥了破水罐的作用,创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迹,得到了回报。

2、当破水罐明白了自己的价值、自己的作用,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呢?

五、总结

今天破水罐、完好的水罐、挑水工一定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启发,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收获吗?

同学们,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,只要善于发现,不断改善,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,那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是一路花香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朗读、复述课文。

二、交谈文中的寓意。

三、指导生字书写。

四、排演课本剧。

语文教案 篇2

教学目标
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、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3、通过朗读,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,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,学习做立足本职、无私奉献的人

教学重难点

1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。

2、理解课文内容,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、通过朗读,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,感悟叶子的内在美,学习做立足本职、无私奉献的人。

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

教学时间两课时

教学过程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

1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2、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3、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。

教学重难点

1、学会生字新词。

2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过程:

1、师板书课题,指名读课题。

2、看了这个题目,你最想知道什么?

3、师引导学生质疑:树叶怎么美?什么样的树叶才美?

1、自由读课文。

2、检查初读情况。

(1)出示生字卡片,检查生字读音。指读,领读,开火车读,齐读。

(2)注意正音。

(3)出示词语卡片,轮读。

3、指名分段朗读课文

(一)学习第一、二节

1、谁来读?

2、你知道了什么?

3、大树怎样美?

3、指导感情朗读。

(二)学习第三~~八节

1、分自然段读课文。

2、读了课文,你知道了什么?

3、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?

理解:形态各异:样子各不同。

4、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?

理解:奉献:贡献。

5、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?

6、齐读。

(三)学习第九~~~十一节

1、分自然段朗读课文。

2、你知道了什么?

理解:茁壮:强壮、健壮

葱翠:(草木)青翠

输送:运送;从一处运到另一处。

3、齐读。

1、出示词语。

2、出示生字。

3、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?

4、师范写“异、奉”。

5、指导学生描红。

学生读课题。

交流想知道的内容。

交流,指名回答。

生自读课文,借助拼音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检查生字读音。指读,领读,开火车读,齐读。

注意正音。

出示词语卡片,轮读。

指名分段朗读课文,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。

指名学生读第一、二节。

那棵大树很美。

树像一朵绿色的云,从大地上升起。

学生练习朗读。

学生分小节读课文。(指名读、小组读等)

学生交流。

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,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。

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。

春天:叶子嫩绿,夏天:叶子肥美,秋天:变黄,冬天:飘零。

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。

学生回答。

学生理解词语意思。

学生齐读。

学生读词语。

学生认读词语。

学生齐读。

学生仔细看。

学生描红练习。

计:

课后收集树叶,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。

语文教案 篇3

教学要求:

1、理解课文内容,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。

2、联系课文内容,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。

……此处隐藏5188个字……手法、作用、分析

示例:

荷叶:“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”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。由“出水很高”联想到“亭亭的舞女的裙”。两者不仅相似,而且写出其动态美。

(2)小组合作

(3)成果展示(选)

(第1组)荷花:“层层的叶子中间,……又如刚出浴的美人。”运用拟人、比喻的手法。“袅娜”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,“羞涩”写荷花含苞待放,赋予物以人的感情。三个比喻,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,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,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。写出了荷花的神韵,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,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。

(第2组)荷香:“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。”通感,“缕缕清香”与“渺茫的歌声”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,如时断时续、若有若无、轻淡飘渺、沁人心脾等,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。“清香”与“歌声”同属美好的事物,把“清香”比喻成远处的“歌声”,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。

江苏省淮安中学《荷塘月色》教案28,

4.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。

本段运用比喻、拟人、通感等手法,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,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。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“月”字,却处处有月。

5.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,品味其写景特点。

(二)诵读鉴赏第5段(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,引导学生自己分析)。

1.齐声朗读。

2.提问: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,月色本是难写之景,作者借哪些景物,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?

明确:叶、花、树,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。

3.提问:月色本是难状之景,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:(如:“泻”“浮”“洗”“画”等),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,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。(可分成4组讨论后回答)

明确:

泻——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,又写出了月辉照耀,一泻无余的景象,使月光有了动感。

浮——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,慢慢扩散、弥漫,以动景写静景,描绘雾的轻飘状态。

洗——写“叶子和花”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。

画——有“人为”动作含于其中,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“倩影”,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、之美。

4.师生共同小结:本段虽着意写月色,但又处处不忘荷塘,用几个传神的动词,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、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,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。

5.齐声朗读第5段,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。

(三)诵读、鉴赏第6段

1.齐声朗读。

2.提问: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,与课文第2段照应,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。(阅读比较后回答)

明确:相同: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,都写了树、小路。

不同: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、阴森,写得简略。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,由近及远,写了树色、烟雾、远山、灯光,再由静到动,写到蝉声、蛙声。

3.提问: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,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(如远远近近、高高低低、重重、阴阴、隐隐约约等),试结合语境,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。(学生阅读后回答)

明确:远远近近、高高低低——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,既开阔又有立体感,用语平实自然。

重重、阴阴、隐隐约约——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,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,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。

4.师生共同小结。

叠字叠词的运用,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,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“蓊蓊郁郁”的树,“阴森森”的小路,读起来节奏鲜明,韵律协调,富有音乐美。

5.齐声朗读第6段,体会其特点。

四、课堂小练笔《雨中校园》

1、要求:抓住景物特点,运用多种修辞手法,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,字数300字左右。

2、美文选读

五、布置作业

语文教案 篇7

教学要求:

1、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、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,学习他们保护群众、敌视侵略者、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。

2、学习本课生字新词。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。

3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。

教学重点:

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、神态的语句。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。

教具准备:

1、生字生词卡片

2、录音机、课文朗读磁带。

教学课时:3课时

第一课时

一、谈话揭题,简要介绍背景。

二、初步理解课文内容,理清顺序。

三、学习课文第一、第二局部

四、安排作业

练习朗读课文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导入,出示目标

1、指名读第一、第二局部。(板书:接受任务,诱敌上山)

2、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你读懂了什么?

3、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?

二、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局部,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。

1、自读第三局部。考虑: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,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?

2、提问:通过朗读,你读懂了什么?还有什么不懂的?(板书:引上绝路)

3、讨论:(1)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,为什么不走那条“可以追上部队”的路,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,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?(2)“斩钉截铁”是什么意思?这里比喻什么?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?

4、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?(先自由读,再指名读。)

5、指名分别朗读第四、第五自然段。考虑: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?

6、提问:读了这两个自然段,你知道了什么?(板书:英勇歼敌)

7、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,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。

8、指名朗读第五局部。考虑: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?(板书:英勇跳崖)

9、讨论。

(1)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?

(2)五壮士为什么“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”?你从五壮士“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”中体会到了什么?

(3)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,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?

10、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。

三、总结全文

四、安排作业

1、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。

2、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,讲给同学们听。

第三课时

一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,练习背诵。

二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三、课外延伸。

板书设计:

21、狼牙山五壮士

顶峰歼敌

引上绝路

诱敌上山

接受任务

英勇跳崖

《【实用】语文教案七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